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,企业出海已成为拓展生存空间、寻求新增长点的必由之路。从制造业巨头到科技新秀,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,试图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拳脚。然而,出海并非一帆风顺,企业需直面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、市场规则、竞争态势等复杂挑战。这其中,组织建设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关键支撑,直接关乎企业能否在海外站稳脚跟、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近年来,中国企业出海热情持续高涨,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仅 2023 年,我国传统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就涵盖了俄罗斯、墨西哥、比利时等,对俄罗斯的出口量更是同比增长 5 倍。像上汽、奇瑞、长城、长安和吉利等车企,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,不仅销量喜人,还通过海外收购、投资建厂等方式加速全球布局。以比亚迪为例,其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海外合资工厂,还计划在欧洲多国建厂,彰显了中国车企走向世界的决心与实力。
企业出海背后有着度的驱动因素。一方面,国内市场趋于饱和,竞争愈发激烈,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市场空间来消化过剩产能、提升市场份额。另一方面,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,如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,为企业出海提供了政策红利与战略机遇。此外,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,如获取海外先进技术、管理经验,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等,也促使它们勇敢地迈出海外扩张的步伐。
在业务模式上,企业出海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。直接投资是常见模式,企业通过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、研发中心等实体机构,实现对海外业务的直接掌控与管理。例如,联想通过并购 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,开启了全球化征程,在全球设立 30 多家制造工厂,构建起完善的全球供应链。同时,因地制宜策略广受欢迎,企业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特点、政策法规,灵活调整业务策略与产品服务。如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市场,通过高性价比策略,结合当地市场需求,推出适配车型,迅速打开市场局面。
出海企业在组织架构上,既要考虑保持与总部的战略协同,又要兼顾海外市场的灵活性与自主性。扁平化架构受到青睐,它减少了管理层级,提高了决策效率,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海外市场的变化。像联想采用的矩阵式组织架构,前端按区域划分,后端按产品业务线管理,既保证了全球业务的统一协调,又赋予了各区域市场一定的自主权。同时,平衡型管理机制也较为普遍,总部保持关键管控,给予海外机构一定灵活性,确保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战略一致性的基础上,能够因地制宜地开展业务。
文化融合是出海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。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、价值观念、行为习惯差异显著,若处理不当,易引发管理冲突、影响团队协作。因此爱游戏平台,企业需注重跨文化融合与沟通,采取互动性的柔性措施,如组建跨文化活动策划团队、开展跨文化团队建设活动等,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交流与理解。例如,阳光电源通过系统化培训、文化交流活动,以及本地化管理,实现了多元文化的有效融合,其海外团队本地化率接近 100%,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。
国际化人才需具备多方面关键能力。跨文化沟通与适应能力至关重要,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、同事顺畅交流,化解文化冲突。如 A 企业在招聘海外业务负责人时,优先考虑从标杆企业或知名外企招聘,看重其跨文化管理经验。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也不可或缺,要能准确把握海外市场的产品需求、技术趋势,为企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。此外,战略思维与决策能力、全球视野与国际化思维等,也是衡量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标准。
在人才培养上,企业需构建完善的成长路径。从人才选拔开始,就要注重其跨文化适应性、派外意愿等特质。如北汽福田在国际化人才甄选时,会综合考量开拓能力、跨文化适应力、派遣意愿等核心要点。培养过程中,要结合理论培训与实战锻炼,通过跨国项目参与、海外轮岗等方式,让人才在实际业务场景中积累经验、提升能力。同时,建立人才发展的晋升通道与激励机制,为国际化人才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。
构建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企业出海成功的关键。企业应从战略层面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,制定长期规划,明确培养目标与方向。在培养内容上,涵盖语言培训、跨文化培训、专业技能培训等度课程。例如,金风科技为不同层级员工提供定制化培养路径,通过跨职能、跨领域、跨区域的赋能,满足业务需求。同时,借助外部专业机构力量,如与高校、专业培训机构合作,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与实效性。
联想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走向海外的企业,其全球化组织架构与人才管理经验值得借鉴。在组织架构上,联想采用全球本地管理模式,前端按区域划分大区,后端按产品业务线管理,确保全球业务的高效协同。在人才管理上,联想强调 “global local” 模式,从全球招聘优秀人才,给予充分授权,让他们深入了解并适应当地市场。同时,联想通过 721 人才培养法则,即 70% 的经验学习、20% 的反馈指导、10% 的培训学习,培养员工的全球化能力。
金风科技在国际化进程中,注重人才的精细化培养与管理。在人才培养上,依据业务需求、岗位特性及能力要求,进行 “一加一” 配置策略,确保关键岗位人才的充足储备。例如,对于需要深刻理解当地市场和文化的角色,采用属地化招聘策略,充分利用当地人才资源。同时,金风科技通过岗位胜任力管理实践,建立标准化人才标准,构建系统性培养项目,加强人才梯队建设。
阳光电源在海外市场推行高度本地化的人才策略,除大区经理由中国籍员工担任外,其余岗位本地化率接近 100%。这种策略有助于企业融入当地商业文化,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。在人才培养上,阳光电源通过系统化培训、跨文化活动等,提升员工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业务水平。同时,公司为海外员工提供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、职业发展路径,增强人才的归属感与忠诚度。
展望未来,企业出海面临诸多机遇。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,新兴市场崛起,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。同时,数字技术的发展,如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,为企业出海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商业模式。然而,挑战也不容忽视。国际局势变幻莫测,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企业出海需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。此外,海外市场竞争加剧,企业要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,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企业要想在出海征程中行稳致远,需持续优化组织建设,打造敏捷高效、适应全球市场的组织架构。同时,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,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队伍。这不仅要求企业加大人才培养投入,还需在企业文化、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,营造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、成就人才的良好环境。只有如此,企业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,把握机遇,迎接挑战,实现可持续发展,书写出海新篇章。
企业大学建设咨询专家; 《培训》杂志高级研究员、特约撰稿人; 历任海尔、北汽、京东等世界500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、企业大学校长职位